公司介绍

北大荒集团二道河农场有限公司(2018年8月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三江平原抚远市境内别拉洪河下游西岸。地理坐标为北纬47°35′~47°50′,东经134°00′~134°25′之间。东以别拉洪河、南以二道河与八五九农场为界;西与前锋农场接壤;北与前哨农场毗邻。场内地势平坦,西北高东南低。属于中温湿润性季风气候,极端日最低气温-40.3度,最高气温35.6度。年平均无霜期150天,有效积温2700度,年降雨量590毫米。

当前位置:党建之窗 >> 群团信息
发挥基层组织作用 助力全民扶贫工程
作者:孟凡华信息提供日期:2018-11-15 14:15:25浏览量:880

——二道河党建扶贫促精准脱贫侧记

 

孟凡华   潘  卓 

 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消除贫困、改善民生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,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,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。”近年来,二道河农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扶贫工作会议精神,始终坚持把精准识贫、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贯穿党建工作全过程,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脱贫优势,把党建与扶贫同部署、齐推进,以党建扶贫促精准脱贫。

打造为民型干部,提升脱贫能力

    2017年,这个农场有贫困户9户24人,其中:4户因病、5户因学致贫。农场党委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,不断深化帮扶意识、健全工作机制、拓宽帮扶思路、落实帮扶项目、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。制定了“以产业扶贫为导向,以政策扶贫为保障,以干部扶贫为推动,以行业扶贫为助力,以社会扶贫为补充的扶贫工作”总体思路。突出党委统揽全局的核心作用,党委副书记及主要领导挂帅,确定“1+1+1”党建助推扶贫的工作思路。将每户贫困家庭与1名农场领导、1名科室领导和1个单位结成帮扶对子。包扶干部纷纷深入到贫困户家中详细了解每户的基本情况,深入挖掘致贫原因,制定脱贫方案。对于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,实行“造血式”扶贫,给予落实公益岗和帮扶项目,管好、用好200万元全民扶贫、精准脱贫基金,使贫困户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;对于部分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,实行“救助式”扶贫,贫困家庭就医、就学、取暖都有相应的救助政策,确保贫困家庭吃穿不愁,义务教育、基本医疗、住房安全有保障。

创建因户施策模式  特色帮扶鲜明

针对贫困户家庭的实际情况,这个农场坚持因地制宜、因户施策的原则,采取“思想扶贫”、“以地扶贫”、“以业扶贫”、“兜底扶贫”等措施,制定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精准扶贫计划。大棚二次利用一直是农场提高职工群众收入的重要途径,农场把大棚二次利用与低收入户脱贫相结合,利用大棚发展木耳种植,让贫困户掌握至少一种脱贫技术和本领,改变过去的给钱、给物等帮扶形式,变“输血”为“造血”,彻底避免贫困户出现脱贫后又返贫的现象发生。同时,通过党员干部带头领着干,精准扶贫户跟着干,用典型和事实说话,让更多贫困户看到了希望,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出路。其中:以地扶贫3户,发展林下经济1户,自主创业1户,通过教育扶贫2户,临时就业2户,确保年底全部实现人均收入3500元以上的目标。

建设服务型党组织  建强脱贫堡垒

群众富不富,关键看支部。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,各基层党支部通过“资金+项目+政策”方式,把特色产业链与脱贫致富链紧密联结,推动支部破难题、党员树标杆、能人建平台、群众立精神,取得明显成效。黄斌是第三管理区的一名水田种植户。2017年,第三管理区党支部得知其有泥鳅养殖技术特长后,鼓励其尝试鳅稻种植,并成立“鳅稻香”合作社和“鳅稻香”党小组,全力扶持黄斌产业项目。为他提供了120亩闲置大棚区建基地,10万元无息贷款,并积极帮助合作社成员进行网络推广和市场拓展。目前,已发展了10位种植户加入了合作社,黄斌鳅稻种苗预计年底效益达30万元。随着模式的不断成熟,“鳅田稻”将吸引更多的农户加入,也将成为农户增收的新“引擎”。

培育富民型脱贫户  激发脱贫内力

榜样是楷模,是战胜脱贫攻坚的决胜力量。农场党委深入挖掘靠个人奋斗成功脱贫的先进典型,用榜样的力量激发贫困户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和参与意识,提升贫困户的“精气神”,形成外部多元扶贫与内部自我脱贫的互动机制。关祥富是农场第八管理区的养殖大户,在农场的政策扶持下,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,2005年,他成功摘掉贫困帽子光荣地成为了农场脱贫脱低示范户,如今他的“三江第一鹅”养殖场已经初具规模,销售范围覆盖到建三江管理局辖区15个农场以及同江,抚远、饶河三市县,商品鹅数量已经突破上万只,年孵化鹅雏近6万只,年纯收入可达30多万元。5年来,为农场职工提供劳务岗位20多个,带领20户农场职工发展大鹅养殖。下一步他准备吸引一部分零散的养殖户加入到合作社,共同打造品牌,增强竞争力,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,让更多的人通过养殖来致富。实施大户牵动战略,培育一批典型示范户只是我场促进脱贫攻坚的举措之一,农场还通过引进特色品种、加大畜种改良、运用互联网+模式,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和良种覆盖率,搭建产销桥梁,利用大数据分析市场需求量与供应量的关系,帮助养殖户拓展市场,开展订单生产模式,实现生产与销售直接挂钩。积极引导贫困户参与发展畜牧业,为他们开辟致富“新钱袋”,让畜牧产业成为助推精准扶贫的新引擎。

多方筹措帮扶资金  稳定攻坚资金

在农场党委的领导下,每年都会举行一次社会救助资金募捐活动,此笔款项全部用于对贫困和低保家庭的生活、医疗、就学及突发性灾害方面的救助。仅在2017年收到捐款94160元,共救助64户贫困家庭。2018年,已经收到全场党员干部职工捐款57430元。

2017年以来,该场在精准扶贫工作中,由农场工会、团委、街道社区、医院、学校等单位组成的职工、青年志愿服务队,定期到行动不便的贫困家庭中,为他们进行义诊、理发、卫生清理、看护、功课辅导等志愿服务。由农场党员干部组成的党员扶贫志愿服务队,在各个用工密集时期,帮助在扶贫基地种植木耳的贫困户大棚平床、菌棒入棚、采摘、晾晒木耳,解决贫困职工劳动力短缺问题。党员干部和贫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,也带动越来越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参与扶贫工作当中,由农场干部职工自发组织的萤火虫微公益组织,为农场的两个贫困户子女提供爱心善款7200元,成为农场精准扶贫的一股社会力量,全场上下形成了人人关心、人人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。目前,已有7户19人已在2017年年底脱贫。